
產品常用詞就如一枚定時炸彈,不被注冊則已,一旦被注冊成商標,必定有大批賣家遭殃,熱門詞匯則更甚。近期就有熱門產品詞在嚴抓侵權,已有不少賣家被TRO,建議抓緊自查,以免踩雷!
原告品牌:Pop It!解壓玩具
說到解壓玩具,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這類產品的“老大哥”FOXMIND,旗下的明星產品Last Mouse Lost滅鼠先鋒曾掀起過按壓泡泡玩具銷售熱潮。此次維權的品牌Pop It!則是其繼滅鼠先鋒后的又一爆款,相關產品雖面世許久但仍能拿下月銷4K+的好成績。
其實這并不是Pop It!首次發案維權,早在2021年FOXMIND公司就已經發過案,當時有大批店鋪被起訴凍結,滅鼠先鋒也一度被戲稱為滅店神奇。
今年FOXMIND公司加大維權力度,除了近期在美國紐約州南區地方法院發起的24-cv-8341案件外,在今年3月份也曾2次發案,均是起訴商標侵權,涉案商標POP IT!注冊在28類。
訴狀中列舉了部分侵權案例,甚至還提到了具體的侵權網址,可見原告方對侵權取證熟稔至極,建議有賣相關產品的賣家務必做好侵權排查,以免被盯上!
雖然曾多次發案,但依舊有不少店鋪中招,足以見得POP IT!商標的殺傷力,玩具賣家必須警惕,未經授權切勿在listing、產品及產品包裝等使用該商標。
小Tips:對商標進行簡單的更改也會侵權,雖然沒有直接寫Pop it,但是寫了Poper it、Pop fidget it、for Pop it等也會存在侵權風險。
FoxMind侵權延伸
FoxMind作為知名的玩具制造公司,主營各類益智類玩具開發及銷售,除明星產品外,旗下還有例如Match Madness, Architecto, Figure It等數十款益智玩具。
產品多也就意味著侵權風險不會小,查詢發現,FoxMind公司注冊的美國商標不少,且幾乎都注冊在28類,建議玩具賣家在上架listing前要做好商標查詢,以免踩雷。
▼FoxMind注冊的部分美國商標
FoxMind公司還擁有以下美國外觀專利,賣家要注意不要銷售外觀與之高度相似的產品,否則會存在專利侵權風險。
另外,查詢到該公司的版權登記信息也不少,建議品牌方的產品圖片都不要擅用,具體可查看品牌官網避雷:https://foxmind.com/。
不難看出,FoxMind公司十分注重知識產權布局,商標專利版權一個不落,如此不僅能保護產品免受侵權和搶注困擾,還能取得壟斷權搶占市場,這一教科書式操作值得賣家們學習。
按壓泡泡玩具侵權風險
滅鼠先鋒爆火后,嗅到商機的跨境賣家紛紛進入擠壓泡泡玩具賽道,不僅各式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冒個不停,相應的美國專利也是布局火熱。
尤其是美國外觀專利,FOXMIND的滅鼠先鋒只有圓形和方形,這就給賣家提供了發揮空間,動物造型外觀、球形等均有不少專利下證。
而24-cv-8341案件中多次列舉的按壓泡泡機更是不僅有外觀專利侵權風險,還存在發明專利侵權風險:
11月5日有一件按壓泡泡機美國外觀專利下證,專利名稱Fidget toy,專利號USD1050280S,2023年12月28日申請,疑似與該外觀專利高度相似的產品在亞馬遜上月銷200+。
今年5月14日一款按壓泡泡機相關發明專利下證,專利名稱Whack-a-mole toy,專利號US11980829B2,2023年4月19日申請:
該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復位功能的按鍵玩具,涉及玩具技術領域,包括外殼、外殼上設置的按壓組件和滑動設置在外殼上的復位組件。按壓組件包括暴露在外殼外部的多個復位鍵,復位組件包括設置在殼體內的滯彈性構件、滑動設置在殼上的復位座、設置在復位座上的推壓構件,復位座暴露在殼體外。當按下重置鍵時,它們將在殼體內按下,重置座驅動推壓構件滑動,推壓構件將重置鍵推回其原始位置,彈性構件提供作用力,驅動重置座重置。
小Tips:在發明專利中獨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最大,若產品落入了獨立權利的保護范圍,哪怕是改變了產品外觀仍有侵權可能。簡而言之,類似結構均有侵權風險,無論外觀是否相同,有賣按壓泡泡機的賣家要注意比對分析。
寫在最后
綜上所述,按壓泡泡玩具侵權風險不小,尤其是專利侵權風險,賣家在上新時一定要做好專利的分析比對工作,了解清楚各個侵權點,再加以創新規避,才能無后顧之憂。但不管如何創新,賣家都要及時申請專利,這樣才能保護產品,搶占市場,防止侵權搶注行為。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積特知識產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