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第三批自貿區建設具體方案尚未公布,但在2017年地方“兩會”期間,“自貿區建設”已成為一些地方熱議的焦點。去年8月底,國務院決定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
“開放不夠一直是制約湖北發展的軟肋,外貿依存度低于全國水平、外商投資規模相對偏小、貿易便利化程度有待提升等問題確實存在。”今年湖北“兩會”期間,湖北省商務廳廳長邱麗新對于該省經貿外向度不足的短板直言不諱。她透露,湖北今年將借自貿區建設的契機,補齊該省開放度不足的短板。
今年是湖北自貿區建設全面啟動的第一年。近日,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下稱“領導小組”)正式成立。本月10日,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要對照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建自由貿易園區。
邱麗新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透露,目前湖北自貿區設立請示文件已正式上報國務院,自貿區掛牌運行各項籌備工作有序展開。
邱麗新表示,湖北自貿區的總體方案已由商務部轉發到40多個國家相關部委征求意見,待各部委會簽后上報黨中央、國務院。湖北自貿區的《管理辦法》和《條例》亦在抓緊制定中,同時完善各項流程制度,籌備湖北自貿區掛牌相關工作。
上述第三批七大自貿區的所在省份,均在今年地方兩會和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將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列入今年重點工作。
其中,湖北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把自貿區建成湖北改革開放新標桿。推進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監管法治化,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承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重慶市今年則提出要高標準實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遼寧省將扎實推進沈陽、大連、營口等地自貿區建設,在投資、貿易、金融、創新創業、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先行先試。
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表示,與上海自貿區等先期獲批的自貿區相比,湖北在推進投資貿易便利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
她建議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結合湖北實際,研究出臺促進貿易便利化和投資自由化的改革創新措施,深化稅費制度與人才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稅負和人工成本;推進金融業、服務業開放;對接國際規則,學習“上海品質”“浙江制造”“深圳質量”等高端管理認證的經驗,打造“湖北制造”的市場信譽和國際競爭力。
民建河南省委則建議將《中國(河南)自由貿易實驗區條例》列入2017年立法計劃。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凡是不禁止的投資領域,外資和民營經濟均可投資;深化貿易功能拓展,特別是跨境電子貿易的制度創新等。
以上內容屬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