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印度電商市場無疑成了全世界的焦點,據Morgan Stanley預計,到2020年,這個全球人口第二大的國家,電商產業規模將達到1190億美元,電商市場潛力無限。現階段,印度面臨著的不僅僅是國內新興電商平臺的攻城略地,還有國外資本巨頭的強勢入駐。
印度第三大電商平臺Club Factory,杭州嘉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嘉倫告訴雨果網:“相比于中國,印度市場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其在發展的早期就有強大的國際資本注入,而中國則是在國內市場發展完善起來后才有此跡象。仿佛是從中國發展中吸取了經驗一樣,在看到印度有著與當年中國相媲美的市場之后,國際資本巨頭爭搶著,在印度做著當年未能在中國完成的事”。
印度電商市場高速發展,基礎設施仍需完善
李嘉倫表示,目前印度整體交通現狀較為混亂,還未建成一套高效、完善的交通系統。惡劣的道路狀況無法滿足物流對大面積運送的需求,65%的貨物還是需要借助公路運輸。而在支付領域,雖然印度已經擁有近10億人注冊手機賬戶,為移動支付提供了硬件支持。然而,印度70%的地區還在使用2G網絡,智能手機在大部分地區并未普及,城鄉居民仍然不太接受移動支付方式。
如此看來,印度電商的發展潛力真就一蹶不振嗎?其實不然,在當下有限的條件里,印度仍保證著可觀的電商銷售額。
據貝恩咨詢公司和谷歌曾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2020年印度將有6.5億網絡用戶,而這6.5億用戶中,有1.3億印度人將參與網購。李嘉倫表示,這些網民的購買能力,也將隨著印度的基礎措施的完善,以及物流、支付等領域的發展帶來難以估量的提升。李嘉倫感嘆:“印度早已是一片紅海,且這片紅海仍在不斷擴張,歡迎更多的冒險者加入揚帆起航。”
內外雙向驅動電商運作,印度政府推波助瀾
李嘉倫擁有著豐富的印度市場開發經驗的,他告訴雨果網:“相比于印度巨大的電商市場潛力,現存的市場體量并不算大。如同印度政府一樣,現階段拓展印度市場,我們也需要耐心。”
第一,當下印度政府也無法預料,如此巨大的市場開放之后,對印度或者乃至全球將會造成什么影響,帶來的經濟增值也許會非常可觀;
第二,政府對電商的態度如同過去的中國一樣,雖然并不是百分之百地支持,也不會強加限制,而是且行且觀察。從往期印度政府對Filpkart、Amazon的態度來看,只要具備合規性,政府便會允許平臺及賣家在市場中探尋辦法,推動市場運作和電商市場的成熟,政府甚至也將在政策上加以扶持。
不僅是國內,國際市場對印度的發展也是趨于友好。李嘉倫補充道:“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其實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制造能力及水平對發達國家造成了威脅,或者說這已觸及到發達國家的些許利益。正如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塌一樣,中美貿易戰主體雖是中國和美國,但可能這也預示著未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市場中,將獲得更多的市場容量,獲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如此看來,無論是對內部驅動力還是外部驅動力,印度對發展的需求可見一斑,印度政府默許發展的態度,更是給世界各地的賣家們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印度市場固定成本高,性價比依舊是首選
印度的電商市場擁有著優秀的內外在條件:潛力十足的國內市場,不斷示好的國家政策,以及推動著印度發展的國際形勢。相比于此,印度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和購買習慣還尚待發掘。李嘉倫表示,印度的消費者仍處于一個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費階段,男士主要消費品是3C類產品,女士則是服飾,這與其他國家消費者習慣大同小異。
但是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更傾向于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尚且處在需求優化的改造期。他舉例道:比如曾經的T恤可能質量較差,電商時代到來之后,印度消費者有了更多的消費選擇,他們會去挑選純棉的T恤,這是一次升級,而更深層次的消費需求仍有待開發。性價比是印度消費者首先考慮的問題,而在生活必需品中,他們則會在更低價的首選中追求性價比的二次完善。
此外,印度雖地處南亞地區,但是每年的促銷活動卻極具國際特色,在十月份時會有印度傳統的“排燈節”,節日前人們會網購置備鈴鐺、花環、壁掛、鏡子、LED燈;同時印度也有“黑色星期五”、“圣誕節”等大促與全球同時舉行。
對于想進入印度市場的賣家,李嘉倫建議:“印度市場是固定投資成本較高的地方,需要許多前期資本投入。賣家在進入時,必須對品類的利潤要有較大的把握,薄利多銷,否則將得不償失。而更重要的是,賣家需要遵紀守法,這是整個行業的趨勢。對于賣家來說,面對著如此迅猛發展的電商環境,市場及政府的每一個政策可能都會對他們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賣家應緊隨市場及行業變動,第一時間時調整運營方向,以適應平臺運作及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文/雨果網 張凱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