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載有奧運會圣火火種的飛機降落在日本宮城縣松島,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前往迎接。受疫情影響,圣火抵達儀式閉門進行,現場只有媒體和少數知名人士參加。3月26日,日本國內將開始長達121天的火炬傳遞活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9日表示,東京將舉辦一屆“完整”的奧運會和殘奧會。安倍是在參議院總務委員會上做上述表示的,當被問到“完整”代表的意思時,他說:“首先,它對于運動員和觀眾來說必須是安全的;其次,它必須是激動人心的。”
有議員問他“完整”是否也表示奧運會如期舉行時,安倍說:“奧運會不會被推遲或者取消,現在重要的是奧運會和殘奧會要‘完整’地舉行。”
如此看來日本奧運會舉辦勢在必行,加上如今日本疫情有所好轉的情況下,日本2020奧運會確實可能如期舉行。在東京都正式發布的預測中,從申奧成功到奧運舉辦至2030年為止,將至少產生約32兆日元的經濟效益,并將持續刺激日本經濟10年左右。旅游業將會是從奧運效應中獲益最多的日本產業之一,這對日本消費的拉動,無疑是跨境電商從中分羹獲利的催化劑。比如北京奧運,2008年北京旅游收入達1700億元,奧運觀賽用品、文化特色小禮品等相關產品,一度霸屏暢銷榜。對賣家來說,這種普天同慶的盛事所產生的的消費需求多樣且濃烈,每個有關聯的產業/產品都有可能是商機。
對于在日本奧運會期間可能成為商機的產品有哪些呢?
1、應援周邊類日本的應援文化由來已久,我們經常說的“打call”一詞就出自日系應援。到了奧運會這種競技體育殿堂,一大批應援行動肯定得安排上!不管是應援小國旗,還是各種應援橫幅、文字加油牌、應援棒、國旗紋身貼、賽事相關美甲貼、抱枕、手機掛墜、手機殼……都將出現在日本民眾為奧運會瘋狂打call的購物車里!
2、觀賽用品類
為應對奧運會期間可能出現的酷暑天氣,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今年6月在記者會上公布了一款可以戴在頭上的遮陽傘推薦給奧運觀賽者使用——各類觀賽可能使用到的實用小商品正是好商機。
3、體育用品類
每屆奧運會都會在當地引發全民運動的風潮,這種對運動的熱情會從賽事前一直持續到賽事結束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選手有可能獲得名次的優勢項目,也會給項目相關的體育用品帶來大賣潛力。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東京奧運會將開設五個新項目:沖浪,空手道,滑板,攀巖和棒壘球。與這些運動項目相關的產品,早開發,早獲利!
4、戶外用品類
奧運會帶來的體育熱,更會刺激著人們戶外出行、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熱情。因此,在奧運盛典及體育精神的帶動下,人們出門進行戶外活動而產生的消費需求也十分值得關注。
5、日本風情文創產品
奧運帶來的游客潮絕不是夏季三周賽事那么短暫,在奧運結束后的數年,舉辦過奧運會的日本都將是全世界游客感興趣的旅游目的地。帶有濃郁日式風情又價格適宜的文創紀念品,例如,和風折扇、壽司形狀的筆盒、集日本風景與運動項目于一體的手賬膠卷……這些都可以通過企業賣家最終銷售給游客。
從人均網購消費金額看,日本人均網購年消費$1164,超越了美國的$1156,且是中國的近2倍。因此我們判斷,日本網購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