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過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看過很多選品理論,用過很多選品軟件,還是做不好選品。
許多選品理論都會告訴你,要避開紅海產品,要選利潤高的,體積小的,重量輕的產品來做,但是等到實際操作時,你又開始懵了。
也有許多賣家朋友喜歡用第三方選品工具去找爆款,那這些選品工具到底能不能找到爆款呢?
首先我們先來搞清楚這些選品工具的原理。
就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第三方選品軟件來說,他們的原理都是用爬蟲爬取前臺銷售數據,然后篩選數據之后按照類目進行排序,最后進行可視化編輯。
于是你可以看到7天,30天,60天,90天銷量排序,然后你會發現好像銷量都挺不錯的。
但是新賣家如果把這些產品都上傳到店鋪里去,基本上是不會出單的,可能連流量都沒有。
為什么呢?這要從平臺的算法說起。
拿亞馬遜來說,亞馬遜是希望賣家能夠提供有差異化的產品和好的服務的,但是每個人都利用選品工具選品,篩選出來的結果都一樣,太多的重復產品會影響買家體驗,平臺就會自動屏蔽后面的賣家。
所以亞馬遜里有“占坑”的說法,越早上架,把坑位給占了,那么就有更多的流量。
當然我也不是否認第三方選品工具的作用,工具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它主要提供的是一個數據依據,驗證你的選品想法。
指望通過選品工具選出爆款,是不現實的。
選品的核心應該在于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只有符合消費者購買需求的產品,才不會一擊潰敗。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深入了解消費者的生活場景,知道他們在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而不是把自己關小黑屋里一通亂猜,憋出一個產品。
那么我們如何了解與我們相隔千萬里之外的消費者需求呢,我們沒辦法飛去當地去觀察了解他們(有錢的當我沒說),但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經常出現的地方去了解他們在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這里向你推薦10個美國本地電商大咖找選品靈感的渠道:
1. Start with What You Have or Solve Your Own Problems(從你自己要解決的問題著手)
2. Local Community(本地社區/社群需求)
3. Online Consumer Trend Publications(關于消費趨勢的出版物)
4. Industry Leaders(業界領袖的意見)
5. Consumer Product Review Blogs(消費者評論博客)
6. Social Curation Sites(社交分享網站),如Pinterest,Polyvore,Fancy
Pinterest- Pinterest:這個網站每月都有超過500萬的在線用戶,也是增長速度最快的社交網絡之一,賣家們可以在它的popular section(流行專區)里查看當前的流行趨勢。
Polyvore- Polyvore:是時尚DIY分享網站,用戶在該網站上可以搜索瀏覽時裝和配飾,還能將喜歡的衣物進行搭配拼接,然后制成有時尚感的圖片并分享。
Fancy- Fancy:該網站的自我定位是一個集店鋪、雜志、愿望清單為一體的網站,充滿的無限的創意。
7. Business-To-Business (B2B) Wholesale Marketplaces (B2B平臺),如Alibaba, TradeKey,Global Source,Made-in-China
8. Online Consumer Marketplaces(在線銷售平臺)
9. Social Forum Communities(社交論壇社區),目前最大的信息聚合網站是Reddit
如果你是Reddit的資深用戶,你會不時發現一些有趣的帖子,
比如:什么產品,低于20美元,值得你推薦每個人去買?
什么100美元的產品,單單擁有它,就大大提高了你高逼格的人生品味?
現在,Rediit已經成為了一個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靈感和創意的源泉。
10. Instagram
提起Instagram,人們的第一印象肯定是美食和寵物,其實Instagram上也能夠激發出很多產品靈感,因為它是基于照片分享的。
這些渠道需要賣家們有很強的信息搜索能力,還要花一定的時間和耐心去慢慢挖掘,當你看得多了解得多了,也許會在某一天迸發出選品靈感。
(來源:貓小魚外貿數據分析)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