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上半年全世界的經濟形勢都不好。據統計,國內上半年有46萬家企業破產。
對破產企業來講,不存在員工離職的問題。剩下的,即便處境困難,也不得不面對另外一個令另企業雪上加霜的問題:員工的離職。
我身邊做外貿的企業,日子都不好過,但是大家都在堅持,希望熬過這段艱難的日子,因為誰都不想放棄自己經營多年的事業。
當企業渡難關熬日子的時候,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在員工的待遇問題上。
前兩天有個朋友告訴我,他們從三月初撐到現在,局勢仍然未明顯好轉。雖然從五月開始已經陸陸續續出了一些貨,但過程像擠牙膏,那點收回來的貨款對公司來說就像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更讓這位朋友焦慮的是,好幾個部門的員工都在蠢蠢欲動想辭職,其中不乏老員工和他比較看好的員工。
我很理解他的員工,也理解朋友的難處。
員工和老板,大都是純粹的雇傭關系,說白了,是以金錢為基礎的。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
員工要有足夠的錢維持生活,若工廠賺不到錢,不能發足夠的薪水,他們的離開在情理之中。
特別是業務員,主要收入來自提成。看現在的局勢,工廠要么是沒訂單,要么是有訂單做不了,或者是已經完成的訂單無法正常發貨。
以上三種情況,無論是何種情況,工廠收不到錢都。
其實,現階段員工的離職和平時的離職還不太一樣。
平時的離職,大部分都是因為員工對薪酬不滿,或者在公司做事不開心才走的。
現在員工離職,根本原因在于由大環境導致的減薪。他們或許沒有對老板不滿,但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選擇離職。
遇到這種情況,老板不用太介意員工不和公司同舟共濟。因為大家都要生活,你無法保障人家的生活,人家另謀出路,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建議老板此刻不要用一視同仁的態度去對待員工的離職,哪怕勒緊褲腰帶,也要保障核心員工的收入。
因為這部分員工一旦流失,公司要花更大的代價才能夠找到一些可以替代他們的人。
而且,即便有時候你多花了錢,也未必能找到和他們能力相當的人。
招人本來就是像賭博一樣,運氣好就能夠碰上合適的,運氣不好,你招到的人就只能當交學費了。
2
以前看了一個電視連續劇,名字叫大宅門。
百草廳的東家白二奶奶,在家族企業遇到困難后對員工的安置,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白家老號被查封之后,她堅持把鋪子里的幾個核心員工養起來,而且一養就是好幾年。
當時全家都反對,都說老鋪都沒有了,干嘛還要白養這些人。
白二奶奶說:
如果此刻把這些老員工辭掉,這些人必然會被之前的競爭對手所招募。等到以后想要重整旗鼓的時候,很難招募到像這些老員工一樣用起來得心應手的人。不但如此,還平白給自己搞出幾個競爭對手。
所以,即便白家當時已經沒有收入,且經濟狀況已經非常困難了,她仍然堅持把這些員工養起來。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老員工對東家更加感恩戴德。經過此事,他們的忠誠度比以前更高。
所以,當百草廳重新開張的時候,這些“老人”便成了公司的中流砥柱,拼了命地報答東家。
3
以上是對老板講的,下面說說員工。
對員工來講,辭職之前最好考慮清楚一些問題。
首先,離開了這家公司,是否能夠找到一家待遇更好、老板更靠譜的公司。畢竟現在疫情期間,整個市場的行情都不好。
問下自己,有100%把握找到更好的下家嗎?
新公司各方面一定會比現在好嗎?
其次,如果換了行業,是否心甘情愿從最基礎的崗位做起。假如是從基礎崗位做起,最終拿到的薪資未必會比現在好多少,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未必會比現在好。
問下自己,是否可以接受從頭再來。
再次,評估一下老板是否是一個值得同甘共苦的人。如果老板一向對自己不錯,只是暫時陷入了經營困難,建議選擇跟老板一起共度難關。畢竟人都有走窄的時候,誰都不會一輩子一帆風順。
最后,我想對企業的老板和員工說,既然公司運營陷入了困境,為什么不想辦法突破困境呢?
如果你的目標市場正在封國,導致訂單銳減或者做好的產品也進不去,那就可以考慮開發其他市場。
如果你的產品因為疫情無法正常生產,也可以考慮轉換經營模式,做成工貿一體的公司。
在疫情期間,很多公司成功臨時轉型做防疫物資,有些還賺了不少錢。這個就是給人們的啟示啊,樹挪死,人挪活,千萬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反正辦法總比問題多,如果大家都積極想辦法去突破困境,相信這段困難的日子會很快過去。
(來源:Tess外貿Club)